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中欧时间9日午后1时揭晓,得奖人是71岁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劳斯瑙霍尔凯(Laszlo Krasznahorkai /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瑞典学院评选他的作品「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在濒临末日的恐惧之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路透社报道,瑞典文学院星期四(10月9日)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中国作家残雪已连续多届是热门候选人之一,今年又未获奖。今年诺贝尔奖至此已揭晓生医、物理、化学、文学四座奖,和平奖、经济奖得主预计依序于明天(10日)、下周一(13日)公布。
根据瑞典发明家暨慈善家诺贝尔(Alfred Nobel)1895年立下的遗嘱,文学奖将授予「在文学领域理想方向的创作最为杰出者」。与诺贝尔其他科学类奖项不同,文学奖得主少有共享的例子,几乎都是一人独得,仅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这4届为二人共享。诺贝尔奖官网说明,原因很可能在于文学的本质。相对于科学成就主题常见合作或接力传承的情形,文学成就更具个人色彩与独特程度。
瑞典文学院宣布,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劳斯瑙霍尔凯(Laszlo Krasznahorkai)荣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图)
自1901年首届至2024年为止,诺贝尔文学奖共颁117次,历届121名得主均仅获奖一次,并无二度获奖的例子。121人之中18人为女性。英国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907年得奖时41岁,为历届最年轻;最年长的是2007年英国籍得主莱辛(Doris Lessing),时年87岁。
去年的文学桂冠首度由韩国文人摘下,女作家韩江(Han Kang)以「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脆弱」的作品获得表彰。她的作品部分已有中译本问世。在韩江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文人是2022年得主、法国作家艾诺(Annie Ernaux)。
历届有二人谢绝领奖,作品包括《齐瓦哥医生》的1958年得主巴斯特奈克(Boris Pasternak)在当时的苏联胁迫之下婉谢;一向谢绝所有官方荣誉的法国哲学家沙特(Jean-Paul Sartre),1964年获奖时也秉持一贯原则拒领。
获奖评语、作品与经历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中欧时间9日午后1时(台湾时间晚间7时)揭晓,得奖人是71岁匈牙利作家卡撒兹纳霍凯(LászlóKrasznahorkai),瑞典学院赞扬他的作品「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在濒临末日的恐惧之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他是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匈牙利文人,第一本小说《撒旦探戈》曾改拍成电影,呈现匈牙利当年脱离苏联铁幕期间社会各界的绝望气氛与对于奇迹的虚幻期待,当年在匈牙利文坛掀起石破天惊般的轰动。
诺贝尔奖官网说明,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东南部小镇久洛(Gyula)的卡撒兹纳霍凯(Laszlo Krasznahorkai),以强烈笔触、末日风格闻名,他是中欧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史诗叙事作家之一。他承袭了创作脉络从卡夫卡(Kafka)至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伟大作家,等中欧文学传统的,作品特点在于荒诞主义与怪诞夸张的风格。
初试啼声轰动文坛、拍成电影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9日揭晓,匈牙利作家卡撒兹纳霍凯(Laszlo Krasznahorkai)获得文学桂冠。图为2015年他在伦敦获颁英国布克奖时的留影。(数据照/美联社)
1985年,他出版首部小说《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时空背景是共产体制瓦解前夕,一群平民遭遗弃于偏乡的集体农场,书中揭露凡人活在绝望与等待之中的种种情状,两名遭误传已死亡的男子归来,带来的是可能是救赎或者审判。全书以压抑与荒谬的氛围揭示人性对奇迹的虚幻期待,台湾有中译本。这本小说1994年由匈牙利传奇导演塔尔(Béla Tarr)拍成电影获得经典好评,在美国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获得新鲜度100%、好评度94%的高度评价。
游历中日著述关切古老文化传承
卡撒兹纳霍凯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他后来把目光转向东方,曾赴中国、日本等地旅行,采用更带沉思韵味且细腻节制的笔触,创作出一系列深受中日旅程启发的文学作品,其中一本报导文学《苍天之下的毁灭与忧伤》(Rombolás és bánat az Ég alatt,暂译)以他在中国的游历写成,书中表达了没能见到心目中光辉灿烂中华文化的心情,不断提出「中国文化去了哪里」、「这片大地是否还留存了传承这最后古老文化的精神」等关键质疑,对于这个古老国度经历现代化冲击之后的各个层面均有批判。诺贝尔奖官网列出他的匈牙利文著作有22本、电影原著或改编剧本6部,还写过1出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