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储能技术「圣杯」中国突破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最大瓶颈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电子通信>下一代储能技术「圣杯」中国突破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最大瓶颈

下一代储能技术「圣杯」中国突破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最大瓶颈

2025-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浏览数:29 国际会展网

核心提示:固态金属锂电池被喻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0月8日透露,全固态电池走向实际应用的最大瓶颈--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如何保持界面紧密接触,最近已被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破解,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性能远超现有同类电池。

18SZ图片处理

中国新闻网10月8日报导,固态金属锂电池被喻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0月8日透露,全固态电池走向实际应用的最大瓶颈--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如何保持界面紧密接触,最近已被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破解,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性能远超现有同类电池。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一直面临一个棘手难题: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紧密接触,传统做法要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导致电池又大又重,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18SZ图片处理

在本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研究发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不理想,存在大量微小孔隙和裂缝,这些问题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的新技术: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18SZ图片处理

研究团队称,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远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准。

由中国科学家开发出的这一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面,可以吸引锂离子主动流动,像「流沙」一样自动填充微小的缝隙或孔洞,实现自适应的紧密贴合。由此,界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

18SZ图片处理

研究团队表示,本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强调采用这项新技术未来可以做出能量密度超过500瓦时/瓩电池,如此一来,电子设备续航时间有望提升至少两倍以上。

同时,这项突破将加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发展,未来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大显身手,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2025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三学者金属有机研究摘桂冠
阅读下文 >> 创历史新高!中秋国庆假期跨区域流动破24亿人次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百科
  • 商城

欢迎转发与合作:


本文地址:http://www.18sz.com/news/show.php?itemid=20785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国际会展网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关注官方订阅号

  • 关注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 2003-2025 18SZ.com 18SZ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86 755 88850315 ICP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