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中国和欧盟等都不愿推进国际合作,而是各自为政,发展自己的一套AI治理体系,全球人工智能(AI)监管条例和政策过去三年来增加了约30%。
《日经亚洲》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截至星期五(9月19日)的数据显示,全球各国的相关AI条规、准则和其他政策合共超过1300条,比2022年多出约三成。当时,OpenAI正式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加速了生成式AI的普及使用。
主要国家与地区当中,针对AI逐步制定相对严格法规的欧盟,以及都已推出全球AI发展蓝图的美国和英国的相关政策增幅介于10%至20%。
由于生成式AI主要由美国、欧洲和中国引领,AI法规的制定显然由发达经济体推动,全球的AI政策当中约30%来自七国集团(G7)和欧盟成员国。它们都各自推出了一些措施如补助AI基础设施,以及制定条规要求企业管理滥用AI的风险及应对虚假信息。
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国家在开发和使用AI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使它们更加依赖发达经济体提供这方面的科技。
分析员指出,由于各国之间不断推进AI表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社会接下来增进合作制定相关的安全和道德守则至关紧要,尤其当AI科技可被用于发展致命武器和发动网络攻击。
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24年追踪记录到的重大AI事件约230起,比2023年增加约60%。ChatGPT近期更被指与用户自杀有关联。
根据国际隐私专业人员公会的数据,全球只有39%的企业设有AI治理委员会,显示商家自行管制行为的做法仍不普遍。
一些AI领先业者如OpenAI虽然呼吁各国政府合作制定条规,甚至一度建议各国设立一个国际监管组织,但各国目前的重点似乎已变成互相竞争,而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