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发展方向已愈来愈明朗,许多作家也勇敢表态支持核能,美国自由撰稿人图胡斯-杜布罗(Rebecca Tuhus-Dubrow)出版了新书《原子梦》(Atomic Dreams),探讨了核能作为清洁电力来源日益普及的趋势,并且严厉批评以环保为口号的反核团体。
作者表示,绿色和平、地球之友会等环保组织的核心思想是「反核」,其实反核有两个解释,其一是反对核子战争,其二是反对原子能。这两件事总是被连接在一起,加上核电厂事故,使得他们声名大噪,在他们的运作下「环保主义者成了反核的代名词」。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温室气体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环保人士开始主张「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应该取代化石燃料和核能」。然而,关于再生能源的实际能力,可否提供大量、可靠、稳定电力的根本性问题,也随之而来,但是如此重要的问题,很早一段时间没有被真正讨论。
作者强调,在当今世界,可靠的电力非常重要,她写道:「这是不容讨价还价的,无法保证这一点的政客,必然付出代价」。2003年,加州州长戴维斯(Gray Davis)因电业自由化造成弊案与电力短缺,导致加州轮流停电和电费飚升而遭到罢免,这场罢免运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65年来,核能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电力来源。即使是像日本福岛核电厂这样严重的事故,也并未造成真正重大的环境影响。事实上,与气候变迁的末日论相比,核能的风险似乎微不足道。
作者表示「核能工业在沟通方面做得很糟糕」,但她还指出,经过这么多年,公众越来越意识到,重用核能的地区(例如法国和安大略省)并没有遇到电力问题,从来没有人认为法国是一个「充满放射性、疾病和死亡的可怕国度」。
作者批评环保人士长期夸大环境问题的迫切性,但是却又鲜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环保团体的解方总是更高昂的环保产业投资,以及更长时间的回报周期,如果无法配合,就认定是政客的无能与没有决心。
他们傲慢地认为,他们所锺爱的议题,应该成为所有公共政策的唯一追求目标,即便牺牲经济成长也不例外。环保政策分析师诺德豪斯(Ted Nordhaus)和迈克尔谢伦伯格(Michael Schellenberger)共同著作的《环境保护主义的死亡》(The Death of Environmentalism)一书,就写道:「环保人士问的不是我们能为非环保群体做些什么,而是非环保群体能为我们环保主义者做些什么」,可见态度有多么傲慢。
这本书还提到,绿色反核活动家「反对技术解决方案」,反而有效地维护了现状,而现在新一代的进步团体,则拥抱变革及基于科学的创新。
公众对核电的支持率一直在增长,一方面是因为电力需求超过了再生能源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核电的安全记录正在重新审查,而且获得信赖。加拿大安大略省提出扩大核电的计划,并未引发任何重大反对,就可见公众已经接受核能。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的民调指出,56%的美国人支持核电,这是历年来最高的比例;谁知在四年前,支持核电的比例还只有43%。
数十年来反对核能的加州,撤消了恶魔峡谷核电厂的退役计划;微软公司正在推动三哩岛核电厂的退役后重启,这是巨大的改变;需知三哩岛核电厂曾经于1979年发生过那场著名的核事故,现在却要再次使用。
显然,公众们意识到:愈依赖再生能源,意味着更高的能源成本、更低的收入、更糟的就业率!这与环保人士声称的「零碳经济转型并不困难甚至有益于经济」的说法相矛盾。相对的,核电的再普及让人们看到了能源转型的希望。从反核的失败,以及核电的复兴我们可以看到,透过事实揭露而非恐吓宣传,才是推动公共环境议题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