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来财政恶化,引发市场讨论是否可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助。不过专家普遍认为,即使巴黎陷入困境,首选也将是欧洲自身的稳定机制,而不是IMF。
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报导,自疫情过后,法国依旧难以有效削减赤字,公共债务持续攀升。除国防、数位转型与能源转型支出外,庞大的退休金制度更占去近15%的年度GDP,随人口老化仍将增加。IMF预估到了2030年,法国公共债务恐达GDP的130%,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两倍。
过去十年,法国得以依靠低利率融资,但自2022年全球利率上升后,借贷成本骤增。2020年法国仅支付不到300亿欧元利息,预计十年内将增至每年1000亿欧元,严重压缩医疗、国防等公共服务的财政空间。
通常只会在金融市场拒绝再为政府贷款时,一国政府才会向IMF求助,但代价是痛苦的改革,包括加税或大幅削减支出,短期内往往造成经济衰退。虽然法国第五共和创建以来历经数次财政危机,但始终未曾动用IMF援助,与1976年必须寻求纾困的英国不同。
不过,法国真正的后盾是欧元区。欧洲稳定机制(ESM)在欧债危机后建立,专门处理此类情况,并与欧洲央行(ECB)合作,可在危机中向成员国提供大量资金,但条件是执行结构性改革,并接受欧盟监督。换言之,一旦失去市场融资能力,法国更可能依靠欧洲机制而非IMF。
分析人士指出,IMF在希腊、葡萄牙等国的欧债危机救援中扮演过角色,但那是因欧盟当时缺乏相关制度,如今ESM与ECB已具备足够框架,理论上不需要再仰赖IMF。
因此,虽然「法国会不会需要IMF纾困」的话题引发关注,但目前市场仍愿意借款给巴黎,真正风险在于债务成本长期螺旋上升,如何在维持社会支出与推动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将是马克宏政府最艰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