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显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政策再次引发全面贸易战,韩国将在中美韩三国中受到最严重冲击。
韩国《文化日报》星期五(5月9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韩国出口依赖度高,半导体、电池、汽车等核心产业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数据显示,一旦韩国对美出口大幅减少,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最多将下降1.14个百分点。以2025年为基准,若韩国半导体与汽车等主力产品被征收25%的关税,出口损失预计达448亿美元,同时可能导致多达31万个就业岗位流失。其中,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在应对美国当地生产压力下,海外投资成本预计将上升15%;现代与起亚汽车对美出口则可能减少30%。
相较之下,中国受到的冲击主要集中在电子、服装及中小企业等非主力产业。美国虽然也将面临消费价格上涨和制造业岗位流失等压力,但其金融、能源、国防、医疗等关键产业结构较为稳固,预计受影响有限。
针对中国,美国高盛、亚细安加三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预测,中国2025年GDP可能下降最多2.4个百分点,长期累计降幅可达4.1%。中国机构如浦银国际等则预估短期冲击不超过1.5%,长期控制在1%左右。
中国学界认为,通过扩大内需及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贸压力。
韩国学界普遍认为,韩国新政府上台初期将是解决贸易壁垒与推进对美谈判的关键“黄金时间”。
西江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许允指出,韩国应从“通商政治”角度出发,跳出传统通商政策框架,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角色。
他强调,美国多次表达对韩国在农畜产品进口限制、数码经济监管等非关税壁垒方面的不满。若不在新政府初期借助民意支持推进改革,未来将更难解决这些敏感问题。
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郑澈则说,不应因美方急于达成协议而草率应对。特朗普政府追求快速政治成果,韩方则应保持战略冷静,通过贸易收支平衡和对美经济贡献等议题谋求实质性进展。
他说,韩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在半导体、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加快与美方企业的合作,借此提升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与影响力,为应对未来国际经贸秩序重组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