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意大利不时因债券与银行问题陷入市场危机,但如今随着金价飙涨,该国央行庞大的黄金储备反成意外之财。数十年来,无论金融风暴或国债高涨,意大利始终坚持不在经济低迷时抛售黄金,正因这份坚持,如今央行持有高达2452公吨、价值约3000亿美元的黄金,成为全球第三大黄金储备国。
路透报导指出,意大利人对金银的热爱可追溯数千年前。早在古罗马之前,伊特鲁里亚人便已掌握精湛的炼金技术。到了西泽大帝时期,罗马推出的奥里斯金币奠定帝国货币体系的基础;中世纪时期,「弗罗林金币」更成为欧洲贸易的主流货币,其影响力堪比今日的美元。
意大利近代的黄金政策则深受二战经验影响。当年纳粹德军在法西斯政权协助下,夺走意大利高达120吨的黄金储备,战后仅剩20吨。直到经济起飞的年代,意大利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外汇收入激增,央行才逐步将部分美元转换为黄金。1960年时,黄金储备已回升至1400公吨,其中包括1958年追回被掠夺的四分之三黄金。
19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剧烈动荡。意大利央行为填补外资撤出造成的缺口,1976年曾以储备中的4万1300块金砖为抵押,向德国联邦银行借得20亿美元度过难关,却从未真正出售过黄金。即使在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时,意大利仍坚守这项原则,未动用任何黄金储备。
意大利央行前副总裁罗西(Salvatore Rossi)曾形容:「黄金就像家传的银器或祖父的怀表,是国家信心动摇时最后的依托。」
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截至去年底,黄金占意大利官方储备的近75%,远高于欧元区平均的66.5%。目前意大利央行持有2452吨黄金,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德国,按现行金价计算,价值约3,000亿美元。其次,分别是法国、俄罗斯、中国持有黄金在2000吨以上。
这些黄金中,约1100公吨存放于位于罗马市中心柯赫宫(Palazzo Koch)的央行地下金库,距离古罗马竞技场仅几步之遥;另有相近数量的黄金存放于美国,少部分则分别保存在英国与瑞士。
然而,意大利目前国债规模已突破3万亿欧元,明年恐达GDP的137.4%。外界长期呼吁政府出售部分黄金,以减轻债务或挹注基础建设,但央行始终坚持不动。
博科尼大学院长卡塞利(Stefano Caselli)指出:「在全球经济重塑、金价飙涨与加密货币崛起的当下,央行手中的黄金是最具战略价值的资产,他们不卖是对的。」
摩根大通执行长戴蒙金价上看1万美元 曝「非理性疯涨」内幕
金价周三(15日)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今年以来已飙涨近60%。外电指出,华尔街一哥、摩根大通银行(小摩)执行长戴蒙(Jamie Dimon)表示,持有黄金「有其合理性」,在当前环境下,金价可能上看5000美元,甚至挑战1万美元。他强调,这并非短线预测,而是基于多重风险的长期资产配置思维。
美国财经媒体报导,戴蒙指出,全球债务攀升、财政赤字扩张,以及利率走向的不确定,使金融资产对风险溢价更为敏感;同时,各主要经济体间的关税摩擦与供应链重组,也可能推高成本结构,进一步增强避险需求。
他认为,在这种环境下,黄金作为「无对手风险」的实体资产,其在极端情境中的保值功能与投资组合分散效果变得更加重要。截止发稿时间,北京时间10月16日23时伦敦黄金4271美元/盎司,涨幅1.50%。
戴蒙指出,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约为4%,理论上不应纳入投资组合,但在当前不确定环境下,黄金价格极有可能冲向5000美元甚至1万美元。近期金价频创新高,除了避险买盘外,实质利率回落及央行净买进也提供了支撑。
戴蒙强调,黄金是否「估值过高」不是重点,关键是它在多重不确定环境中提供的「保险性质」;若地缘局势紧张升温或通膨再起,金价可能呈现非线性上涨。
据美国银行对全球资产管理人的每月调查,「做多黄金」在9月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大型科技股的第二大拥挤交易。然而,仍有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完全没有黄金配置,而已配置者的平均权重仅4.2%。
随着金价屡创新高,华尔街主要投行纷纷上调金价预测目标。高盛预计至明年底金价将再涨约20%,法国兴业银行认为金价升至5000美元几乎不可避免,摩根大通则将做多黄金列为其「最具信心的跨资产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