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后,至少有九家美国和国际银行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尽管它们预计未来几个月的增长势头将会减弱。
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等银行,将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上调至接近5%,而澳新银行则预计增速为5.1%。
星期二(7月15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受美国关税影响,中国经济表现出人意料地良好,这得益于出口的韧性以及对消费和投资方面的政策支持。但经济师警告称,由于预期海外出口将出现回落,以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低迷,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
此外,日益严重的通货紧缩,已将第二季度名义GDP增长率拉低至3.9%,这是自1993年开始公布季度数据以来,除了冠病疫情期间之外的最慢增速。在经济失去动力之前,当局现在拥有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来应对通缩,不过应对通缩并非易事。
摩根士丹利包括邢自强在内的经济师,在星期三(7月16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通缩仍是当前的主要宏观挑战。”
他们说,尽管政策制定者近期释放出抑制价格战的信号,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由于产能过剩现象普遍存在、刺激需求的财政空间有限,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较弱,这一轮调控不太可能像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那样奏效。
他们警告称,由于出口订单的前置效应以及财政刺激措施的效果减弱,中国下半年GDP增速将下滑至4.5%以下。他们预测,政策制定者或将推出5000亿元至1万亿元人民币的小规模增量财政刺激。
澳新银行经济师预计,下半年净出口的下降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减少0.5个百分点,并称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7月15日)发布最新经济数据,今年第二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较首季5.4%有所放缓,但略高于路透社和彭博社预测的5.1%。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形容,上半年中国经济是“迎难而上、稳中向好”。
具体来看,中国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6.8%,增速较5月上升1个百分点,优于经济师预测的5.6%。然而,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同比增长4.8%,增速较5月放缓1.6个百分点,反映消费势头放缓幅度超出市场预期。